过渡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方 新 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使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技术创新正是实现这两个转变的中心环节。因此,无论是为推动目标的实现,还是为评价改革本身,都有必需品要对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看,正是“过渡经济”(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界专门用来指称从中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达变过程这一特定体制状态的概念)的特性,使得当前中国的技术创新,无论是发生机理,还是运作形态选择、涉及的确良关系、因素,都要比我们从文献中接触到的春他关型国家的情况复杂和深刻。它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的产物,对其发生影响,不仅包括并存的两种经济制度,而且包括变革的制度博奕带来的磨擦。事件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复杂性和深刻性使得对它的研究既具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意义。
为了能把握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状况,并进而评价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我们于1994年对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10%的抽样问卷调查,卷应答率为71.4%。本文以这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所做的春它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创新做一概要的分析。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提高国民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依存度,形成内涵增长机制是经剂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通过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普遍开展,改革在实现上述目标方面的进展是明显的。
从对于191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看,有1484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新活动,占77%,这些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在行业分布上,虽然多数行业都有不少企业开展创新,但电子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创新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据有关单位对954家大中型企业的统计数据,这引起企业当年投产的新产品3818种,产品品种创新率为6.6%;采用新的生产工艺4046种,其中重大改进的工艺有1667种。新产品、新工艺的采用,得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加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技术创新费用包括按照通常R&.D统计定义的R&.D经费:购买专利许可证经费、产品设计费、产品试制费、培训费、机器设备购置费和市场调研费。
在我国企业的创新费用中,机器设备购置费所占比例最大,达43.4%,R&.D经费排第二位,占37.5%。从行业看,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机械工业在R&.D支出、购买技术和新产品设计试制活动方面的投入较其它行业为高,反映了技术密集行业的特点。
此外不同性质企业投入规模有较大差异。股份制企业最高,这可能与此类企业的制度改造已大致完成,技术进步地位因此被突出有关。据对合资历企业问卷分析,该类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规模较低,这与其研究开发和技术供给多在上级国外母公司进行有关。除少量属当地市场适应性技术调整外,这类企业多不进行独立的研究开发的技术创新活动。
调查有74.7%的我国企业从外部获得技术,其中81.9%的企业是获得技术咨询服务,获得新的生产工艺排在第二位,但其中的1/3是引进国外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获得技术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我国企业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转移中,由企业主动得出的占到51.8%,由学术界提出的达31.7%。
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内部化与其技术创新有直接的关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7%的企业连续开展了R&.D活动,60.7%的企业有正式的R&.D机构。在该项调查的200个企业中,有166个设置研究开发机构,其中独立设置的151个,与大学、独立研究开发机构共建的15个,无研究开发机构的仅为15个,占调查总数的7.5%。与偶然或单项的创新需求不同,研究开发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经常化和持续化。因此,改革中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大范围出现,标志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然而,其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建立,具有行政干预性质,许多机构建立后,由于同有资金,机构形同虚设。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与工艺创新相比,我国企业产品创新占绝对优势。这样的创新类型构成在经济进入起飞期,经济由封闭转向开放的阶段是正常的,特别是考虑到在体制改革中,经济构成中出现了大理非国有新经济成分,为了回避与实力相对雄厚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品市场上无效竞争,它们将战略转向用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是顺理成章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工业企业在注重产品创新的同时,过分忽略工艺创新,不仅工业内在水平将持续下降、现有产品将失去竞争力,而且产品创新经济效益将被工艺负效益低消,效益滑坡的局面无法抑制。
在1484家企业的16000项创新中,渐近创新占8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在我们调查的样本范围内,技术转移的主导部分是既无市场风险亦无技术风险的技术。也就是说,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部分,虽然在企业或地区市场范围内是创新,但在钱国范围则属技术扩散。这一结果是就一般而言,并没有特别异常,因为在任何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的效益构成中,来自技术扩散的部分都会占很大的比例。已有技术被重复使用权用程度的高低,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是评价技术创新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该项调查抽取的样本,是以研究开发密集型产业为对象的,且样本中省部级以上重点企业的比例高达70%,在此种情况下,上述结果就不能令人担忧。我国市场已有技术转移活动中比例如此之高,这至少就明了具有市场新颖性的技术不多,创新质量不高;说明在中国现实经济环境下,即使用权是那些优秀企业也不倾向于依靠率先创新来盈利,这可能与市场分割(地方的和部门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有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扩张成本过高,企业很低难获得率先创新预期的超额利润回报,而只能为准备选择跟进战略的搭车者以扫除创新的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正是这种过高的利益外溢,抑制了企业对率先创新的选择,而更倾向于选择避免支付风险成本的跟进战略。
独立进行技术开发是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由于其技术基础和力量的相对薄弱,这种方式影响了创新的质量。实际上,多数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是通过从外部购置生产设备,引进技术实现的。据统计,60.2%的企业有技术引进项目,而企业的工艺创新中多数是围绕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展开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比例有所增加,其重要性逐步为企业所认识应继续大力加强。
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国的特点,可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条:内部研究与开发,政府指令性计划,市场需求和竞争。
市场需救世主竞争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即创新活动以市场为导向,同市场经济的关联度较高。内部R&.D为第二位,表明企业具有一定的R&.D能力。而政府指令性计划只占很小经重,这说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的干预程度在逐渐减弱,这反映了“过渡经注”的进程。然而,就地区分布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在内陆地区(如陕西),虽然三项因素的相对位置没变,但政府作用大大高于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表明了经济改革进程和开放程度的不平衡对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给出调查样本排序的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因素有六项:改进技术、改变产品结改善管理、企业制度改革、使用权销售方式多样化、其它。交叉化析结果显示,其与企业规模及是否重点企业无关,而与企业性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国有企业将“改善管理”排在第一位,而被国企排在第三位的技术变革,在其它类型企业中却被佰在第一位。
在中国,除合资历和股份制企业外,其它灯型的企业由于尚未建成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较低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有可能使技术创新的大部分效益被吞蚀。但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技术创新的差别很大,仍是值得注意的,比较国企与其它类型企业,最明显的区别是产权关系清晰程度。这说明,国有企业与其它企业在管理问题材上的差异,根源在于产权问题,国企的管理问题是与产权有关的管理动力和监督成本这一更为深刻和根本的问题。它暗示,在产权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完成之前,国有企业不具备稳定的技术进步动力机制的基础与前提。
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创新的障碍来自企业内外两个方面,且同其经济与技术实力密切相关。
我们列举了7项可能的创新障碍,请企业根据困难程度打分。
结果表明资金缺乏是阴碍创新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资金缺乏的原因首先是创新资金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由于约三分之一的企业经营亏损,近四分之一的企业泫动资金紧张,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共有近70%的企业提取的技术开发经费不足销售收入的1%。其次,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企业尤其是效益不好的企业贷款的难度加大。
人才缺乏是另一个突出的障碍,既缺乏工程技术人员,更缺乏企业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除人才数量不足外,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也已成为突出问题。
障碍之三为缺乏市场信息,一方面是市场信息少,另一方面是市场信息乱,不准确、不及时。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等行业,对这点反映尤为强烈。
从不同地区的比较看,内陆企业在“缺乏资金”、“缺乏信息”和“缺乏合作机会”方面都较沿海地区严重;而沿海地区更多地考虑“创新风险”、“创新成本”。这反映了经济发达程度与市场意识的差异。
从企业经济类型扑克,在“缺乏资金”方面,国有企业最为严重,私营企业情况最好。这同国有企业的现状及私人企业最早进入市场经济(包括资金市场)有关。
为了深化对制度环境的评价,我们调查了企业对1994年开始的改革举措的态度,以及这些改革举措对技术创新与转移的影响强度和方向(正面的或负面的)。我们列举的改革举措包括:a.金融体制改革,b.企业制度改革,c.税制改革,d.投融资体制改革,e.外汇管理体制改革,f.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调查结果,按正面影响强度排序结果见下表。
近年改革措施对创新可能的积极影响排序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合资企业 | 股份企业 | 总计 | |
金融体制改革 | 3 | 5 | 3 | 4 | 3 |
企业制度改革 | 1 | 1 |
2 | 2 | 1 |
税制改革 | 6 | 6 | 4 | 6 | 6 |
投融资体制改革 | 4 | 4 | 5 | 3 | 4 |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 5 | 3 | 6 | 5 | 5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 2 | 2 | 1 | 1 | 2 |
企业制度是制约企业技术需求、创新水平和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对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低水平反映了法制的现状。中国金融体制改和投融资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构建统一的资历本市场,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用权得银行主要部分商业化,从这一目标讲,有可能加大风险投资历的措贷难度和成本,从而对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产生消极影响,但是这一改革预示着经济效益将替代政府、首长意志而成为信贷的唯一评价标准,使信贷机会更趋平等。在中国资历本市场严重分割、非经济因素对信贷干扰过强,信贷机会存在明显制度性歧视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对其还是抱着积极态度,这反映了企业预期上述改革的正面影响将会大大抵消因素贷款条件更加苛刻对技术创新的制约。
五、简短的结论
综观上述内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形成方面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市场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进而推动了企业内部在资历源配置、组织制度变革 ,以及更广泛的运行机制上的创新。但是目前我国创新的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影响创新开展的最大障碍还是在经济制度本身。因此,要真正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必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尽快完善市场经济、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