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檩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5年5月生,1968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先后获得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以及现代化管理成果奖。现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推动着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到来。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世纪之交的前后几十年,知识经济主要表现为信息经济的形态。人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知识积累速度日益提高。近30年来全世界所创造的知识,相当于人类在此以前5000年文明所创造知识的总和,真可称是“知识爆炸”。
----二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大。在过去1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依赖于知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70~90年代的70%~80%。
----三是商务周期日益缩短。20世纪80年代比60年代缩短了一倍,90年代比80年代又缩短了3~5倍。2000年以后,预计将比90年代再缩短十到几十倍。
----四是技术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每5~7年将有一半知识被更新或淘汰,每30年将形成一门新学科或新的科学模式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计算机硬件技术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起,摩尔(Moor)定律一直在生效,即约18个月硬件性能提高一倍,而价格却降低一倍。
----五是信息成本越来越大。1935年美国每生产1美元产品,要在信息处理上花去15美分,到1965年则升至25美分,到1975年又升至36美分。信息投入、信息消费越来越多,信息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也说明信息在当今和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上述特点究其根源主要是技术在起作用。技术是从劳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最早的材料技术是磨制石器, 后来又发展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创了农业社会的文明。最早的能源技术是钻木取火,后来又发展到18世纪末的蒸汽时代,开创了工业社会的文明。最早的信息技术是创造文字,后来又发展到20世纪中叶的信息时代,开创了信息社会的文明。
----当前,人类劳动生产力、社会生产方式又面临着一场更伟大的变革。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是,前两次是物质生产力的革命,而这次是知识生产力的革命。这是人类劳动发展史、社会发展史的一次新飞跃,从而开始了一个崭新阶段——知识生产阶段和信息经济社会。人们开始认识到把未被物化的信息知识也视为财富,而且是比物质产品更重要的财富。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信息可以从物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单独地为社会交换而生产。 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信息资源存在于材料、能源、货物和服务中;信息本身的生产、流通、协调和消费在现代社会中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信息是财富而且具有价值。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及时掌握供求、价格、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识依赖于实践,正确的观念必须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人类总是不断发展、进步,也就是不断创新,不可能停留在一个阶段、一个水平上。实践的创新,反映了观念的创新,反过来又促进了观念的创新。那么,当今社会的工业领域产生了哪些观念创新呢?
----环节和链条是哲学范畴中的一对最常见的对立统一体,生产过程、商业流通中也皆有之。供应链(Supply Chain)管理则是解决在生产和商业流通领域中产品(商品)供应的对立统一问题。
----国外学者和企业家非常重视供应链问题和供应链管理的改善。美国专家估计,供应链各环节的有关费用消耗占产品销售额的很大比例,其中在国内销售额中约占10%,而在国际贸易中则高达40%。因此,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研究供应链管理的现代模式和技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连锁商业,可以说是流通领域里流通方式的革命。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为连锁经营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1995年美国零售业销售额为23000亿美元,占GDP的32%,其中56%是由连锁业所创造,有22%是由50家最大的零售商所创造。例如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营业额占全国零售商的50%,仅次于通用、福特和埃克森。沃尔玛之所以具有超凡的业绩,原因主要是重视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这是它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法宝。在沃尔玛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全集团经营10万种以上的商品,每天所发生的一切与经营相关的购、销、调、存等详细信息都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送到总部中心。他们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信息。信息量以飞快的速度向天文数字增长。1991年,数据总量还不到1TB,1995年增至5TB,1997年又增至24TB,1999年已增至101TB。他们还在从事由数据变信息、由信息变知识的知识挖掘工作。通过全球全集团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自动数据采集技术,改变传统的依靠假设和推断来确定订货的方式。他们从数据的不断积累过程中,以小时为单位动态地运行决策模型,导出数亿个品类的最佳订货量、最佳商品组合、分配、定价以及商品最佳陈列等。沃尔玛与生产商、供应商建立了实时链接的信息共享系统,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制造销售同盟”,比其竞争对手(如凯马特)管理费用低7%,物流费用低30%,存货期由6周降至6小时。
----国外的石油、石化公司也非常重视产品销售环节及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像重视生产一样重视销售环节,甚至由销售环节牵动生产环节和研发环节。
----劳动分工最初由亚当·斯密提出,即由个人专门从事一部分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这使每个工人持有的多样特长技能得到发挥。传统的管理思想将劳动分工以及后来的专业化视为增加生产率的一个不尽的源泉。20世纪前后,专业化还没普及时是这样。物极必反,到20世纪60年代,是靠扩大而不是缩小工作范围来提高效率。
----例如,管理跨度指一个管理者能有效指挥几个下属。传统的管理思想主张窄小的跨度,通常不超过6人。管理跨度直接与组织的层次和管理人员的数目相关,也就是与管理效率有关。由于有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的支持,很多公司通过实践改变了旧有的理论,用宽跨度(超过原来1倍以上)来设计扁平结构,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趋势。
----部门化是专业化分工在组织结构中的应用。有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区部门化、顾客部门化和过程部门化多种。当今的竞争环境使人们不得不发展原来的理论。贴近顾客的顾客部门化和跨越传统部门界限的团队使原来僵化的部门划分得到改善,而这些又都离不开产品网络、用户网络、销售网络和部门网络,归根到底,离不开信息技术网络。
----“规模经济性”的提出一直是假定扩大规模会带来低成本。这种信念导致建立大银行、大钢厂、大石化厂和大商店。近年来,人们发现规模经济观点也有问题。大银行如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绩效就不如较小的地区性银行。大钢厂也是如此。小的零售商也常常侵占大零售商的份额。石油化工业也有类似例子。为什么小型企业能使它们的大型竞争对手相形见绌?因为它们结构扁平,信息灵通,没有那么多管理费用支出,通常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由于它们集中于狭窄的市场区域,因而能够获得专业化的经济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进步,使小企业能够做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做的事。当今多变的商界,不能迅速调整的企业就不能生存。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开发柔性生产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该系统的思想不只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流程业。柔性生产废除或改良了规模经济的法则,在管理上不再需要通过生产大批量的同类产品来实现单位成本的下降,而是优化生产流程、产品品种和质量以及销售渠道,生产尽量多的畅销的产品,而不是造成大量产品的积压。
----我国企业当前的薄弱环节是什么?总的来说是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仍然受传统企业组织模式——橄榄型的制约。“中间大”是指庞大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各种生产装置和车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企业技术措施、技术改造的传统观念一直是与橄榄型相对应地投放资金,把物力和财力多用在“中间”,单纯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严酷的市场已经证明,如果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一味更新改造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只能造成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不但没有效益,反而增加风险。新型的现代企业应该是哑铃型结构,有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而中间加工制造能力反而要小、要灵活,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这就要把分析生产瓶颈与经营瓶颈相结合,在一定时期要把分析经营瓶颈放在重要位置。把眼睛向内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和眼睛向外找市场、推产品、求发展相结合,并着重在“两头”大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力争少投入、多产出。有资料表明,一般在设计、管理方面采用电子信息技术需投入的技改费约为工艺设备装置的10%。
----现代企业面临着一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内外环境。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是人、财、物、资本和信息等生产要素按供、产、销或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流程组合,该流程中主要包括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另外还有人才流。其中最直观的是物质流,它的另一种形态则是资金流,直接反映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而物质流和资金流的背后又体现为信息流。信息既是独立于物质、能源(能源也属于物质的范畴)之外的一种重要资源,同时它又密切依赖于物质、能源、资金及经济活动中的其他形态和过程。因此,信息流又是物质流、资金流在经济活动中的载体和补充。与三种流程相对应,企业的管理组织也相应表现为作业组织、财产组织和管理组织。管理组织以人为本,以活动即信息流动为中心。从企业组织变革的发展看,管理组织由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又到股份公司,直至当今的现代化企业。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作业组织变革,后期阶段主要体现为财产组织变革,而当今阶段重点体现为管理组织的变革,当然仍包括作业组织、财产组织,也就是说,这是一体化的变革。
----分工过细,工作范围太窄,相互关系不顺,就会面临协调困难。很多企业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办公楼不断更新扩大。管理部门过多,势必增加管理费用,同时造成工作信息间的人为隔绝,增加了部门之间协调的工作量,进而又增加了协调部门和管理人员的需要量。机构过多往往使工作流程延长,信息流程冗余,工作效率下降。很多企业副职过多,形成多个条块,层次重叠。同样延长了信息沟通渠道,容易影响决策的时效性,而且信息容易失真,影响决策的准确性。许多企业职能划分不清,业务关系复杂。由于条块分割,本来能分清的却没有分清,而不宜作严格区分的又划分过细。
----信息系统给组织机构带来的明显变化是组织层次的减少,形成部门间的有机结合。部门界限不再严格地按原来的部门、地域和层次划分,管理者可以管理更多的下属。由于由计算机代替人为的监督,结果可以使控制的范围扩大,组织的层次减少,对辅助人员的需求减少,过去搞统计资料、编制表格报告和分析数据的人员成为多余。扩大控制范围和减少辅助人员的双重作用使组织机构越发扁平化。另外,管理者可以放松集中控制的程度,增大分散化,同时也不消弱任何控制。因为计算机取代了规章条例和决策权力的控制,可以保证最高管理者能够迅速地对决策后果进行评价和取舍。
----信息系统改变了组织的管理层次结构。中间管理人员由于影响力的下降,不再是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关键纽带,因此在组织中的地位也下降了。同理,普通办公人员的优越性也大大降低,因为管理者不再依赖他们来获得大量信息和评价,所需要的是能经管全局、知识面广、有决策能力的复合人才。组织机构的变化,工作人员职能和权力的再分配是自然规律。信息部门同样也会有产生、发展、兴旺直至萎缩或者由其他形式取代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引起了权力再分配,同时也引起了开发信息技术的部门本身的权力再分配。当然,就目前看,我国的信息部门还未到顶峰,还应加强和发展并为以后它自身的萎缩或改造创造条件,同时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
----据美国《Information Week》介绍,1997年美国应用信息技术最多的500家公司平均每家投入2.3亿美元。按行业看,投入占营业额的比重最高者达6.6%,平均2.9%。他们的目的是维持先进的基础设施,降低成本,提高决策能力,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开拓业务领域。1991年,美国的企业对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几乎已占装备总投资的一半。到1994年,投入金额第一次超过其常规设备,1996年达212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一般工业设备投资额(1300亿美元)。
----就石油化工行业而言,近几年国外公司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每年超过400亿美元,占全球石油化工营业额(2万亿美元)的2%。
----这里,有一个由硬到软的转变问题。如由设备到技术,由能力到水平,由石油、石化工艺技术到其他现代先导技术,由生产到管理,由企业内部到市场,由实践到观念的转变等等。
----我国将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以及管理模式创新来实现整个经济的创新、跨越和飞跃。这里,观念创新是关键和基础。只有符合社会、经济、技术和管理发展内在规律的观念,才能产生创新的行动。反之,不但不会创新,还会反对创新。让我们在信息经济的实践中,向创新者学习,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模式指导我们实现新的创新、跨越和飞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