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t.gif (28639 bytes)改善城市中心区交通之我见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 王晓明

返回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机动化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交通紧张的状况日趋加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北京市的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己超过130万辆。在市区400多处主要干道交叉口中,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超过10000辆以上的路口有55个,5000~10000辆的有51个,严重拥挤堵塞的路口和路段多达99处。市中心区道路网高峰期间的平均负荷度已超过90%,11条主要干道的平均车速已降至每小时12公里,有近1/5的路口和路段呈现瘫痪状态。这种紧张局面与东京、巴黎、纽约和伦敦六、七十年代的状况极为相似。
    所谓城市交通的紧张,其实质是发生在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就北京而言,交通全面紧张的区域是在三环路以内及其附近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中心区。下面,仅就改善北京城市中心区交通发表几点拙见。

  1.实现总体规划目标,使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设想,要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在市区的状况,逐步将城市建设的重点从市区向郊区作战略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因此,应加快边缘集团和卫星城镇的开发建设,并配套建设相应的郊区高速公路和市郊铁路系统。与此同时,控制市区内的超强度土地开发,削减中心区的交通源流,形成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局面。这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紧张状况的根本所在。

  2.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在市中心区,未来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仅受资金条件的制约,而且还将受到空间资源条件的严格限制。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利用有效资源是改善城市中心区交通的重要举措之一。首先,应当转变以往视车辆通过量为标准来衡量道路通行能力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单位时间内人流或物流在空间上的位移。应当进一步发展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逐步形成城市的运输骨干系统。在近期,作为过渡,应大力发展地面常规公共交通,建立准快速线网,方便居民出行,调整改善交通结构。当然,公交优先绝不仅限于道路通行方面的优先,还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更深层次的优先发展。

  3.加强城市交通的需求管理。

    国外城市交通近半个世纪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靠道路建设,扩大道路容量是不可能满足无节制交通需求增长需要的,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应当采取适度的交通需求控制与管理对策,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在城市中心区内建设大型公共建筑等,应事前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和环境的预评价,以尽可能地减少重大交通源流生成/吸引点对城市路网的影响。近期内,还应以整顿停车秩序为突破口,逐步过渡到以停车位作为控制手段,调节城市中心区车流的时空分布,达到“以静制动”的目的。

  4.注重发挥系统的整体协同作用。

  在近期交通设施的建设中,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心区交通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整体协同作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