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机场建设与发展

返回

 


一、 民用机场建设概况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用航空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民用机场建设也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1990年,我国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为3042万人,1997年就达到1.11 亿人次。预测2000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亿人次。1990年,我国民航机场飞机运行仅为36万架次,1997年达到140万架次。预测200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和飞机运行总架次将有较大幅度增长。面对这样的发展速度,客观上要求民用机场的建设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水平。

    近20年来,我国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机场,使机场布局更趋合理,机场容量显著扩大,安全运行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在用民用航班机 场总数122个,其中能满足B747飞机起降的4E级机场18个,大部分机场可以起降B737 以上机型。在这些机场中,31个为已在国际民航组织注册的国际定期航班、国际不定期航班及国际备降机场。

    我国民用机场95%的旅客吞吐量集中在40个主要机场,这40个机场包括全国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机场以及九个经济特区、开放和旅游城市机场。为满足航空运输量不断 增长的需求,民航已经计划对这40个机场,分别按满足2005年或2010年发展需要的目标,集中力量进行建设,提高飞行区等级、客货吞吐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在上述40个机场中,七五”和“八五”(1986--1995)期间新建机场13个,扩建机场3个。计划在“九五”期间,还要新建或扩建一批主要机场。其中,桂林新机场和太原机场改扩建工程已于1996年完成;去年已竣工投产贵阳、福州、南京、郑州、银川和徐州新机场; 竣工完成的还有合肥、呼和浩特和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 。目前正在集中力量进行建设的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新建上海浦东、海口、南昌、杭州机场,以及成都、乌鲁木齐、哈尔滨、厦门、深圳、昆明、兰州、喀什等机场改扩建工程,计划迁建广州机场、新建长春机场、汕头机场,扩建沈阳、宁波、济南、长沙、西安、大连、青岛、重庆机场等,另外,根据需要和可能,建设和改造部分中小城市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的支线机场。

二、三大机场建设概况

    北京首都、上海虹桥和广州白云三个国际机场集中了我国民航约40%的旅客量和50% 的货物量,是我国民用航空运输的枢纽,也是民用机场建设的重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简要情况是:

(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 首都国际机场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于1958年新建的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大型民用机场,至今已经过三次不同规模的扩建。该机场1997年旅客吞吐量1691万人次,现有的78000平方米的旅客航站楼等设施已不能适应航空运输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本次扩建工程将按满足2005年预测3500 万人次吞吐量的需求进行建设。新建航站楼33.6万平方米,停机坪48万平方米,停车楼17 万平方米,货运库2.1万平方米及相应配套设施,总投资91.84亿元人民币。19951026日已正式开工,工程进展顺利。目前,航站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及设备安装工程,计划19999月底建成。

(2)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近年来,随着上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航空运输增长迅猛。1997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32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47.6万吨,年飞机起降11.3万架次,航站设施超负荷运行。为适应未来发展,已开始动工兴建浦东新机场。本期工程为:飞行区等级4E,先建一条长4000米的跑道和平行滑行道,航站楼28万平方米,货运仓库及附属用房6.5万平方米,设置Ⅱ类仪表着陆及助航灯光系统,计划总投资133亿元。19971015日正式开工,工程进展迅速,跑道、平行滑行道等道面已铺筑完成,航站楼主体已完工,进入室内外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航管、供油、供水、供电、道路等配套工程全面施工,整个工程计划于19999月建成。

(3)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较繁忙、客货流量较集中的枢纽机场之一。1997年旅客吞吐量125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18万吨,飞机起降111939架次。现有一条跑道的起降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航站楼面积7.9万平方米,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此,民航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迁建广州白云机场,并已获得国家批准。新机场计划新建两条远距平行跑道,航站楼30万平方米,分别设置Ⅰ、Ⅱ类仪表着陆及助航灯光系统。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三、民用机场建设的主要课题

    民航总局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确立了民用航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机场建设方面,将加大机场建设力度,采取多种方式筹资、融资,增加机场建设投入,提高 机场现代化水平。九五期间,机场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这期间,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课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民用机场数量少、密度也小。据统计,美国现有机场18345个,其中:公用机场5357个,取得执照的民用机场566个,机场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5.98个。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为1.06个、印度为0.72个、巴基斯坦为0.43个。截至1997年底,我国有民用机场164个,每万平方公里只有0.17个机场,其中还有48个为军民合用机场。但是,机场布局和规模必须与国情、国力相适应。搞好机场建设、发展民航运输、发挥投资 效益,重要的前提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适合国情、满足发展需要、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适应、能指导机场建设分阶段实施的中长期规划。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建、改扩建了一批机场,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新建、改扩建了省会、直辖市和重点旅游城市机场及部分中小机场,使机场布局更趋合理。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我国现有民用机场在布局上仍不尽合理。东南沿海地区机场多、密度大,特别是个别局部,机场密度过大,如烟台与威海,厦门与晋江,机场距离过近,影响机场效益的发挥;而西北地区机场少、密度小。此外,在机场规划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少数机场旅客航站规模过于超前的问题。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以及航空市场需求和航线结构,需要不断调整规划,合理布局,适度控制建设规模。

2.完善飞行区设施,保证飞行安全,扩大飞行区容量

    航空需求的快速增长,造成了航空运输体系的各项设施不能满足要求,航空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具有快速安全的优势现已被机场及空中延误削弱了。减少延误需要从空域、航线、航管、飞行区、航站区、人员等许多方面着手。飞行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除了航管因素,飞行区容量主要受跑道系统、滑行道系统和停机门位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建设,新建了若干机场跑道,整修加强或改建了跑道、滑行道系统。应该说,大多数省会、直辖市机场的飞行区等级提高,适用机型加大,飞行区设施明显改善。目前,飞行区等级为4E的机场18个,4D的机场38个,4C的机场 36个。具有两条远距平行跑道的一个,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规划有两条远距平行跑道的有南京、福州、武汉、沈阳、深圳、西安、重庆、杭州、海口、桂林等机场;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规划了四条两对远距平行跑道;筹建中的广州新白云机场规划了三条平行跑道,本期将同时建设两条远距平行跑道。这些机场的跑道的数量及等级将满足日益增长的飞行架次和使用机型需要,同时地面滑行道系统也在相应完善之中。但是我国若干机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支线机场仍然存在飞行区等级偏低,设施落后的问题。它们或引起耽搁,影响飞行区容量的发挥;或因跑道等级偏低,限制使用机型;或因道面状况太差,影响飞行安全;或地面滑行道系统不完善,导致地面运行不畅等等。认真分析研究机场飞行区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予以完善,以适应确保安全、增加使用机型和容量的需要,仍是我们的重要课题之一。

3.扩建和改造航站设施,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新建、迁建、改扩建机场投入使用,在完善飞行区的同时,一些机场的航站设施获得明显改善。据不完全统计,新建、扩建了包括福州长乐(137000平方米)、厦门高崎(127000平方米)、南京禄口(92000平方米)等约22个主要机场的旅客航站楼,总建筑面积达98万平方米,建设中的包括北京首都机场新航站楼(336000平方米)、上海浦东机场航站楼(277000平方米)、深圳黄田机场航站楼(66000平方米)以及筹建中的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300000平方米)等在内的约10个主要机场的航站楼总建筑面积为142.9万平方米。在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旅客航站楼中,工艺流程更趋合理,值机柜台、安检过道、航班动态显示、时钟、监控、广播、计算机信息管理、旅客离港系统以及行李传输与分检、旅客登机桥等设施日益完善,以适用、方便、美观,为旅客创造舒适环境的建筑装修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机场旅客航站的建成,将大大改善服务设施,为提高服务水平创造条件,同时也反映出旅客航站设计、施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即使取得了明显成果,一些航站设施落后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一些机场航站设施仍然偏小,不能满足需要,导致服务 水平不高。如重庆江北、武汉天河等机场,现有航站设施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航站配套设施能力也已不足。此外,有的航站楼内部分设施如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等不配套,航班信息不及时,旅客流程不合理等也是造成服务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今后将通过改扩建、改造挖潜等措施改善航站设施,适度扩大航站规模,调整平面布局,设置航班动态显示、离港系统、监控、广播、楼宇自控、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现代化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4.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民航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在引进和自主开发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讲,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系统化、自动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佳的问题。如何根据中国民航机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民航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机场管理规章体系,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

四、机场建设方面的中外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机场建设方面,民航与外国政府及一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其中包括机场融资 、技术合作、设备购置、人才培训等。

    近十年来,民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等方式累计引进外资100多亿美元,分别用于增加飞机、修建机场、改造航行管制配套设备和创办合资企业。在机场建设方面,自1982年科威特政府向中国提供优惠贷款用于建设厦门国际机场以来,民航已先后利用了科威特、日本、法国、英国的政府贷款以及美国和日本的出口信贷,用于机场和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的建设。其中,利用美国的出口信贷支持了哈尔滨、徐州机场的建设。为保证机场建设顺利进行,国家已批准在北京等4个机场建设项目中利用日本政府贷款,在海口美兰机场建设中利用日本输出银行贷款,在成都等6个机场建设中使用其他国家的贷款,共计约7.2亿美元。

    民航欢迎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机场建设市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海口美兰机场、南京新机场、郑州新机场、福州新机场、深圳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沈阳桃仙机场的航站楼方案设计,都是通过国际招标的形式由外国公司承担;同时,国内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公司也与外国的机场专业工程咨询公司合作,共同承担了深圳、澳门等机场的可行性研究,以及三亚、沈阳、深圳、福州、郑州、南京、上海浦东等机场的航站楼设计。

   近年来,民航还从国外引进了旅客登机桥、自动扶梯、电梯、空调机、电视监控、航班动态显示、特种车辆等机场地面设备,对保障飞行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人才培训方面,民航曾多次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课,开展各方面的交流;同时,也多次派人到国外进行培训考察,提高机场建设水平。

 

 

原载《民航经济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