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进入家庭问题的看法

同济大学 杨东援

返回

1.汽车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在综合交通体系中,铁路是线的交通,航空是点的交通,道路是面的交通,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交通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道路交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的消费水平经历了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温饱型阶段,是以食物和衣物等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费为特征的;小康型阶段,家用电器在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富裕型阶段则具有住宅、家用轿车的消费特征。因而,汽车的发展是顺应了人们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

同时,汽车工业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具有一种龙头的地位,它可以构成一种重要的产业增长极,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极大关注,我国许多省市都希望或曾经希望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

从城市和区域建设发展的角度来看,交通系统就像是躯体的血脉,源源不断地供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养分,交通血脉不畅将造成地区的衰退。同时,交通系统的发展又将对区域经济布局、城市形态演变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分析我国城市历史时,曾经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中型城市的面积换算成为圆面积后,其直径大约均为6千米左右,这正好相当于自行车半小时的骑行距离;大城市的换算圆半径约为6千米,也就是说至市中心的时间距离对自行车交通方式来说是半小时以内。研究表明,高人口密度的集聚城市往往与单纯依赖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的交通方式具有密切的联系,放射型卫星城市结构往往与自行车、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构成的交通系统密不可分,大范围城市化的较低密度郊区住宅区和高人口密度中心区构成的城市形态,与私人小汽车、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构成的综合交通系统紧密相关。重要的交通走廊往往形成重要的经济发展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往往是经济中心城市的支撑因素之一。为此,“修路架桥积阴德”的传统观念早已让位于把道路交通系统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构成部分和城市基础设施来看的观念。

2.道路交通需要有节制的消费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环境污染需要人类付出长久的代价。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应该兼顾后代人的生存条件。交通发展的制约绝对不仅是建设资金的制约,还需要考虑环境资源、能源以及土地空间资源的制约,因此不能无限制地满足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产生的废气、噪声、振动等方面对环境的破坏,直接引起人类生活质量的降低。人们渴求蔚蓝天空和洁净空气的心情,与人们渴望便捷舒适出行之间往往形成难以克服的矛盾,想一下特大城市中大气污染的50%以上来自交通工具之时,应该能够理解小汽车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人们的个人交通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同样形成尖锐的矛盾,私人交通的便利性是以对道路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2辆小汽车占用的道路时空资源大约等于1辆公共汽车,但其运载能力却不足公共汽车的1/5。10~15辆左右的自行车也需要占用1辆公共汽车的道路时空资源,更不要说由于混合交通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度上升(事实上世界每年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美国某些城市早期交通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确保小汽车交通的有效运行,但几十年的建设事实非但没有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反而遇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

有节制的消费并不意味着完全抑制私人交通需求,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消极地排除发展,人类的进步必然要求对出行工具的革新,从使用的合理性角度来看,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协调补充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3.汽车发展所提出的课题

准确地讲,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汽车能否进入家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如何对汽车进入家庭的程度,以及进入家庭后的使用进行适当的调控,同时加强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社会教育,这个问题比较直观感觉到的要复杂得多。为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制约下城市能够容纳汽车的数量;如何在汽车进入家庭的同时积极加强公共交通建设,确实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以使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之间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如何引导家用轿车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使用;如何采用新技术加快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改造,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

从上海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从消费水平、产业发展的需要、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要求、推动商品房销售等角度,都应该加快启动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采用高额牌照费强行压制私人轿车购买的政策不能再延续下去了。这要求政府部门加快研究相关政策,以及放开私人车辆牌照后的汽车保有量发展趋势,加速道路系统的改造、交通管理技术进步和全民健康消费意识和交通意识的教育,同时需要加紧研究相应法规制定的依据。需要看到汽车进入家庭之后,使用者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成本,例如用于停车的土地资源更加成为紧缺资源,使用这种资源需要付出比较高昂的代价,汽车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废气、噪声、振动污染的治理等,都需要家用轿车的使用者承担其责任。

总的来说,上海需要直面汽车进入家庭的潮流,从政策上积极促进汽车进入家庭,同时认真采取相关配套措施,避免汽车交通的负面效应影响国际大都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