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50年建设和发展

返回


  建国50年来,我国的港口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港口码头的规划建设,还是生产经营和管理都发生了历史巨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基本扭转了过去长期与国际经济发
展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港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很快,
国际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21%,1998年完成吞吐量1312万TEU。国内海运集装箱近年来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998年港口吞吐量达66万TEU。所有这
些都表明,我国港口正快步迈向现代化。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具有安全、高效、保质、快捷和节省的优点。几十年来,集装箱运输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从50年代开始试办,70年代正
式起步,80年代夯实时期。1998年是我国进行集装箱码头建设和开展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的第20个年头。
  80年代初,伴随着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我国航运业开始启用大型集装箱船,与此同时,全国各主要港口步入大力推进集装箱码头建设时期。80年代中后期,沿海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
经济发展加快,国家加大对港口建设的投入,并对引进外资实行鼓励政策,专业集装箱码头数量大幅度增加,先后出现一批中外合作、合资建设和经营集装箱码头的企业。目前全国拥有
集装箱专用泊位65个,年设计吞吐能力1003万TEU,配备有集装箱装卸桥134台、轮胎吊302台。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广州港已跻身世界50大集装箱港口之列。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
吐量排名世界第10位。我国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大连宁波等6港,已具备接卸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能力,其泊位及航道深达12—14米。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外贸船舶到港向大
港集结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班轮加快向上述6港集中,航班密度进一步提高。从我国大陆港口开辟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已达140条,每月航班2500个。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以下几个特点:
  一、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港口集装箱化率逐步提高
  近20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持续保持8%和10%以上的增长速度,适箱货大量生成,我国海运船队规模进一步扩大,
这些都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反映港口外贸集装箱货物量占港口全部外贸件杂货物比重大小的港口集装箱化率,近年来在逐步提高,1998年已达60%。与国
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逐渐形成
  从我国近年来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看,约占沿海港口总吞吐量近60%的量是由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和广州5港口完成的。由此可见,我国沿海大港在集装箱运输方面具有优势
,这也是国际集装箱干线班轮的向少数大港集中的重要原因。再者,从我国沿海港口集兰州相运输布局看,基本上形成以华南、华东和北方3个枢纽港。华南以香港为中心,深圳、广州
港为补充;华东以上海港为中心,宁波和长江下游各港为两翼;北方有大连、天津和青岛港。三港呈三足鼎立之势,既有竞争也相互补充。
  三、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设施和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招标标制、项目法人制、施工监理制和合同责任制,设计和施工向国际标准看齐,并有一支达到国际水准的设计和施工队伍。在装卸机
械和设备配置上,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手段,并立足国内,从实际出发,尽量提高装备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加强设备的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坚持开展岗位技术
培训,不断提高大型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四、集装箱码头投资建设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80年代以来,我国在港口建设和经营上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以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先后利用世界银行 、亚洲银行 和外国政府贷款,大连、青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
海、广州等港口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吸引国外财团采取合资、合作经营或租赁经营方式投资集装箱码头建设。还通过挖潜和技术改造措施把通用泊位改建为集装箱泊位。
目前中外合资、合作或租赁经营的集装箱码头泊位有4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700多万TEU,约占总能力的70%。
  五、软硬环境不断改善
  港口集装箱运输既涉及船舶运输、装卸、集疏运等硬环境,也涉及海关、进出口检验、信息传递和政府管理等软环境。发挥集装箱运输的优势,离不开各部门各环节的密发协作和配
合,而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更有赖于软硬两方面环境的不断改善。长期以来,为推动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
加强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管理,加快与国际接轨;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客户提供集中报关报验、便利货柜交接和结算、沟通船舶和货物信息等项服务;围绕“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
“门到门”服务要求,铁路、公路、沿海和内河运输部门积极开展集装臬多式联运、国内集装箱和内支线运输;海关在加强监管同时,努力改善通关服务、提高通关效率;各主要港口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于在集装箱运输实现单证传递电子化。凡此种种,都为我国港口集装箱事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