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地区级主干网络
的规划与设计研讨

孙大跃 王卫亚

摘 要:针对交通部正在实施中的中国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提出了地区主干网络的规划设计目标和原则,并从广域网络(WAN)拓扑、都市(MAN)网络构造、网络信息安全3个方面给出了规划模式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CTInet;主干网络;光纤链路;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1; U491.116   文献标识码:A

Th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Internetworks of CTInet

SUN Da-yaoWANG Wei-ya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Xi'an Highway University, Xi'an 710064)

Abstr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TInet net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goals of planing area interetworks, and advances the three ways of designing WAN、MAN and keeping CTInet in safety.
Key words: CTInet; backbone; optical fiber channel; planing

1 规划地区级、省级网络目标及原则
  中国交通信息网络—CTInet,是交通部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所建设的行业性专网,它通过国际海事卫星上设置的专用数据通道连接全国的各个省会城市和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它将覆盖并链接全国的公路水路运输体系。
  由于目前中国正处在高速公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无庸质疑,21世纪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侧重点将转向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管理,并逐步向智能系统—ITS迈进,而这一切有寄希望于高速有效的CTInet主干网络。事实上,由CTInet下属地区级的网络群体构成CTInet遍及全国的主干网络,所以,对于各省级的网络建设应设立如下目标:以解决现代交通运输所面临的新业务、新需求为目标,构造一个广域的、高速的、综合业务网络。而对此应坚持的原则是:从本地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出发,坚持网络的规划、设计、实施和本地的基础信息开发、业务应用并举的方法同时进行。

2 地区级、省级网络的物理拓扑设计
  由于卫星的通信速率较低 (38.4kbps~2Mbps),且价格较为昂贵,所以在地区级、省级主干网络的物理拓扑设计中不宜采用。虽然目前中国电信向社会提供的数据专线多种多样,如:X.25、DDN、帧中继、N-ISDN、ADSL等等,如采用这些专线构成跨地区的远程广域网络主干,其速率较低且价格不菲。事实上,目前各个省都在积极规划建设本地区的高速公路网,它将连接本地区的各地市及区县。显然,利用高速路之上已架设的光纤链路,构造我们地区级主干网络是非常理想的,它除了可提供高速的光纤链路 (155Mbps~622Mbps)之外,还将伴随着公路的建设遍及各地,形成自然的网络形态。它们的一般网络拓扑模式如图1所示。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现有的高速路中有许多已经敷设了单模光纤或正在规划实施,其链路通道多采用基于同步光纤网(SONET)之上的PDH、SDH设备,而现行的应用系统仅是解决了程控交换系统与部分点站的数据采集,其信道的有效利用效率很低。所以,无论是为了趋于一种新的技术发展目标,实现电信、电视、计算机的三网合一;还是在公路交通的实际中实现通信系统与网络系统的综合应用,我们研讨在SONET之上的计算机网络承载和多媒体的综合业务数据应用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它必然将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信道利用率,完善我们目前还不十分完备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等。

60a.gif (1449 bytes)

图1 CTInet地区主干网络的拓扑模式

3 主干网络市区内部分的链接方法
  由于交通厅机关总是位于城市内部,一般来讲,地区的通信枢纽与网络中心也必然位于城市内部,所以市区内的网络拓扑就尤为重要。对于其网络的专线数据链接,可考虑采用以下3种办法:
  (1)租用中国电信的专用数据信道,如:X.25、DDN、帧中断、ISDN、ADSL等,其通信速率从9.6kbps到2Mbps不等。这种方法虽可将网络联入地区网络中心,但其无法与高速公路光纤网络形成统一的高速链路,将会出现中心节点数据流量拥塞、影响网络整体的数据交互式传播,使数据不能完整匹配传输,无法构成多业务多流程的高速网络体系。
  (2)采用微波扩频技术,建立点到点、点到多点有微波网络信道。其载波频率为2.45GHz,传输速率为2Mbps、4Mbps或10Mbps。同样,由于速率仍旧太低无法构成理想的高速网络信道。它与前者的重要差别在于无需交纳专用通信信道的租用费,仅需一次性投资。但由于受到扩频技术的自身限制,若要进行后期的增容改造则不容易,不可能使传输速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3)由于在高速路上我们拥有较为富余的光纤管道和光纤介质,而这恰恰对电信部门和广电部门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与其商磋,租用其市内部分的光纤介质。如此我们将连接市中区与郊外的高速路光纤网络,构造一个完整的高速光纤网络体系,形成我们地区级 CTInet的主干网络拓扑。事实上,在中国有些地区已经进行了这种介质之间的互相租用,只是尚未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而已!

4 处于网络安全性考虑的拓扑模式
  对于中国交通运输的专业网络—CTInet来说,它既要与公网建立应有的联系,享用Internet资源,也要很好的保护网络内部的数据安全。为此,图2给出了处于安全性考虑的网络拓扑模式。在图2中,任何数字专线与公网的连接必须要加入防火墙进行安全隔离。对于交通厅机关的局域网络,由于具较为严格的安全要求,所以要在网管中心的公众服务系统与机关办关系统之间加设防火墙。而对于下级网络,则应由路由器构成远程网关,将各个子网汇接上网。

62b.gif (3784 bytes)

图2 网络安全性的拓扑模式

  值得强调的是,下级子网的拓扑设计一定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认可或批准,不允许任何单位使用数据专线擅自接入地方公用网络,以免造成网络“漏洞”。而对任何一个有着缺陷或漏洞的网络,都将潜伏着导致网络瘫痪的致命杀机!当然,对于与交通厅局不在一市的下属单位且欲亨用本地的Internet资源,下属单位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电话异步拨号方式,使用PPP协议登录到邮电公网(CHINANET)或其他公网,亨用国际互连网上的各类资源,从而避免“漏洞”出现。
  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具有递推性,可以向下一级网络递推。即下级网络中心欲与当地公网建立数据专线时,也应照此设计防火墙设施,以杜绝专网信息的“漏洞”或“黑客”的闯入。

作者单位: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计算机系,西安 710064,第1作者副教授

参考文献:
 [1]GEOFF Bennett.TCP/IP互联网络的规划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2]TAREK N. Saadawi等.远程通信网络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3]吴承治.光接入网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本文1998年11月15日收到
文章编号:1007-4112(1999)02-0061-02

[责任编辑 郭庆健]


信息化物流系统引发的运输革命

何公定 袁 强

摘 要:以分析建立信息化物流系统必要性为基础,在经济模型的建立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两方面,论述信息化物流系统建立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提出了可操作的思维方法,并阐明了本系统的建立对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物流系统;道路货运市场;电子商务;互联网;企业网
中图分类号:U492.31   文献标识码:A

Transport Management Revolution Excited by Information Logistics

HE Gong-dingYUAN Qia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Xi'an Highway University, Xi'an 71006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information logistics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ssibility and developing future of the system from establishing its economy model and its using technique. The way of establishing the model is presented. The great role the system playing on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 information logistics system; road freight market; e-business; internet; intranet

  40多年来中国的交通运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当先行发展的交通运输业不仅没有先行发展,反而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公路运输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增长需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运输生产未形成规模经营、网络经营,缺乏主导快运市场的大规模运输企业;现有运输企业通讯和管理手段落后,既不能及时获取货源和运力信息,也不能实施对车辆和货物动态管理,导致运输企业的实载率过低,一般均在50%以下,根据测算每年给国家带来了800多亿元不必要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此,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培育与完善运输市场体系,特别要抓好物流信息传导机制这个环节,在冲破行业、地区、部门及所有制界限的基础上,依托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全国统一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多功能的信息化物流系统是当务之急。

1 建立信息化物流系统的必要性
1.1 建立信息化物流系统是完善物流传导机制的客观要求
  物流信息传递过程需要3个部分构成:信源、信道和信宿。信息一般在信源和信宿之间进行,两者又必须通过中介即信道传递。为了减少和改变物流信息传递过程中衰弱、失真和畸变现象,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引导运输市场的运输价值和运输使用价值有规律的运动,必须在运输市场信源与信宿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实际上承担了信道的职能,它包括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存储等一系列工作过程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设计等。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完善物流传导机制的客观要求。
1.2 物流信息系统是运输供需双方依存发展与开展交易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运输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市场,市场有需求方和供给方。首先货运需求有层次性和异质性的本质要求;其次运力供给具有局限性和他率性的特征。道路货运的运力从所有制性质上有国有运输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营运车辆、个体运输业户;从车型结构上,由大中小和特种车辆构成,货运对不同车型的需求很难准确得知,造成全社会道路货运车辆盲目增长,结构性过剩;在空间分布上,车辆多集中在大中城市或集镇,偏远山区相对较少,而货源分布相当部分却在偏远山区,运力布局和货源分布很不均衡,加之运输市场上缺乏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经营网络,客观上限制了运输单位的经营范围,甚至有车找不到货,有货找不到车。所以完善市场体系,就应当把物流信息当作运输市场运行中一个生产投入要素,作为运输市场的重要因素,设计运输市场信息系统,使市场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信息传递层次和流程,力求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传输高质量的信息,对运输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1.3 建立信息化物流系统是实现道路货运全方位、立体控制乃至提高行业整体效益的重要物质基础
  道路货运生产过程是由4个相互联系部分组成:即运输准备过程,基本运输过程,辅助运输过程和运输结束过程。道路货运生产除本身各环节的制约外,还受许多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道路设施状况,交通状况,地理气象,沿途治安状况等;道路货运承托双方要达成运输协议,利益机制趋使双方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相互选择,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要对以上这些因素实行动态跟踪,动态管理,必须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所以,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行业整体效益的重要物质基础。

2 信息化物流系统的建立
2.1 建立信息化物流系统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将进入一个高峰期,中国目前公路运输技术设备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定规模的运输车辆,公路网和场站设施。但笔者认为,解决公路运输发展的重点应是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应采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系统来实现其功能。
  根据交通运输结构特征,在进行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时,应从2个方面考虑问题的解决:一是经济模型的选择;二是技术手段的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的物流管理模式,提供一个经济运行工具和平台,使货运市场信息资源充分优化利用,同时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交通运输经济系统中的信息中心点进行位移,由中央一级交通部门运输信息中心转移到中心城市运输信息中心,由部门信息中心转移到运输行业信息中心,由生产型运输信息中心转移到流通型运输信息中心,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变单方面、单通道为双向性、多通道的物流信息系统,并使道路货运过程始终处于动态控制之中,实现社会物流合理化。
2.2 信息化物流系统模型的建立
  首先是打破目前分散、条块分割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将运输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并逐步将其他运输方式并入同一管理平台;其次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运输市场竞争建立在一整套规则之上,通过价值规律和市场堡垒,实现运输产业结构的优化;再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运输系统向一体化发展,因此交通运输的标准与规则必须向国际化、标准化靠拢。
2.2.1 信息化物流系统
  信息化物流系统是利用成熟的INTERNET和INTRANET的技术,以货物运输权利作为标的,采用国际通行的竞价式的交易方式;按“价格优先、时间优行和系统资源优先”的原则,由计算机自动撮合成交。承运人和托运人在交易大厅通过其代理人(出市代表)完成交易,交易人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异地和远期运输合约。
  物流交易中心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设立的组织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物流信息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提供交易场所、设施,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职能,实行自律性的会员制事业法人。
  会员大会作为物流交易中心的最高权利机构,设立理事会作为常设机构,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物流交易中心的宗旨是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提供便捷的交易条件,以保证货运市场正常有序的运行,维护货运市场秩序,保护交易人的合法权益。
  信息化物流系统信息传导的基本模式是一个类似于试图通过平衡运价的调控过程。其信息传导模式如图1所示:

100a.gif (2880 bytes)

图1 信息化物流信息传导模式

  上述模型指出了运输市场信息传导和反馈是运输市场供求平衡实现的调节器,正确使用市场物流信息,可构筑较为理想的运输市场及运行机制。
2.2.2 信息化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物流交易的载体是物流交易信息服务中心系统(物流交易中心),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沟通全国中心城市的服务机构为骨架的信息化物流交易市场,是为全国范围内的货物托运人和承运人提供电子化交易手段的综合性服务网络。其主要功能是:①它是物流集中交易双方的自由交易的场所,为承运人和托运人提供安全而理想的交易方式和场所;②它通过交易双方的自由交易和市场公开竞争原理,可以保证货运价格的合理性和公正性;③将货物运输的管理纳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④物流交易所的货运行情是国民经济运营的又一“晴雨表”;⑤物流交易所为交易人(承运人和托运人)提供相关信息,方便双方成交,并减少有关风险;⑥物流交易所是管理和控制整个货运市场的理想工具。
2.2.3 信息化物流系统网络建设设想
  物流交易中心的建设是在北京建立全国物流交易中心中央处理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在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逐步建立中国物流交易中心的分系统,同时将依据交通部运输主枢纽规划、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在全国建设7个主要交易中心。这些主要交易中心是:①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②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③以兰州(或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④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⑤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⑥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⑦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其中,每一主要交易中心,又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公路主枢纽站。因此,全国物流交易所系统是以北京、沈阳、兰州(或西安)、上海、武汉、重庆、广州为骨干结点,分别连接所在货运在大区内的信息网络。
2.2.4 系统的其他配套增值服务
  物流交易中心除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货运交割、资金结算等项服务外,还将在有关部门(商检、法律、税务、保险、银行、铁路、民航)配合下,开展下列领域的配套服务:①协助进行商品的仓储、检验和报关、代理征税;②开设货物运输紧急救援系统;③利用现代技术,协助进行货物跟踪;④通过仲裁系统,帮助交易人处理纠纷;⑤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优势,开通卫星网、Internet网、EDI等先进通讯和处理手段,满足用户特定需求;⑥全面提供现代化支持决策系统和服务,帮助交易人进行市场分析。
2.3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系统的衔接
  信息技术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几乎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的所有部门,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关键。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发展及其相互渗透、连结、联合而形成的全方位服务网络,使散布在各处的信息资源汇集起来供大家共享实时、在线的信息服务。本系统采用INTERNET和INTRANET的网络架构及先进的通信技术,主要应解决它们开放性、安全性、信息传输时效性等问题。
2.3.1 INTERNET技术的应用
  INTERNET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开放性或通用性,一个企业入网后可以和INTERNET上任何企业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而不存在若干专用网络互连时那种规程变换的困扰;②地域无限性,可实现全球任何地方之间的信息交换;③性能强,用户接口、应用界面好,干线速率高、用户获取信息快;④可靠性高,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网络的安全、可靠性;⑤成本极低。总之,企业在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生命周期、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及开辟新型市场运作方式等方面取得成效。
2.3.2 INTRANET的应用
  INTRANET(中文称作企业内部网)是指在有限范围内利用INTERNET的成熟技术,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与INTERNET相比,它不仅是内部信息发布系统,而同时是企业内部业务动作系统。INTRANET具有以下特点:①INTRANET跨平台、兼容性好,INTRANET由于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具有和平台无关性的优点,可以使用不同厂家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②INTRANET简单易用,INTRANET最主要的应用是WWW服务,采用WEB/BROWSER结构,用户端采用标准通用的软件浏览器;③INTRANET可以保护企业原有投资;④INTRANET安全保密性强,INTRANET并不是直接与INTERNET相连,而是通过一个防火墙技术与INTERERNET通讯,这样就阻止了非授权用户获取本企业内部信息,保护企业的利益。

3 信息化物流系统对经济和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物流系统的建设,将在两方面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该系统将促进国民经济的“活化”,利用信息捕捉经济发展的新机会能力;“捷化”,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智化”,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该系统的建设,将带来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的调整,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增长点,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引发一场运输革命。
3.1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1.1 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决定生产力的要素除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3个外,还有科技、教育、管理、信息。本系统通过增强劳动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活动能力来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劳动工具的智化来改进劳动工具的质量,通过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来增加新的劳动对象,同时还通过促进科技、完善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强化信息作用,来使这些“软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3.1.2 引起市场行为的巨变
  本系统将传统的无形货运市场变为了有形市场,由于信息畅通,使承运人和托运人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3.1.3 推动货运业务标准化和国际化
  由于系统标准(如货物分类、运费结算等)采用国际标准,制定了货运交易术语通则,从而全国使用统一标准,改变从前各地方使用不同的运输标准。同时为在欧亚大陆桥贯通后,公路运输国际化作了一定的准备。
3.1.4 孵化出种种新行业
  最明显的事实是在网络中出现的信息服务业,包括种种信息服务和软件服务。这类联机的线上服务,是有偿的和盈利的商务活动,构成真正的信息贸易。
3.1.5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会增多
  利用本系统有效地沟通各方面信息,特别是系统外部的信息,有利于企业不仅仅依靠规模经济即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的经济性来提高效益,而且还可依靠范围经济即通过经营范围的扩大导致的经济性来提高效益,以及通过与相关企业及时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协作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涨落中不失时机地转折关头求得最大限度的效益。
3.2 对管理变革的影响
  现代信息网络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远非70年代提出、80年代发展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以及被称为“无纸办公”的办公自动化(OA)可比拟,它对管理变革的影响是全面的,主要表现在:
3.2.1 增强了管理功能
  如果说计算机是作为辅助手段在管理中被应用,那么现代信息网络正在成为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的战略手段。它的功能已不单是一般地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将通过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全面增加管理功能。
3.2.2 改变了管理组织
  纵横交错的信息网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使其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依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就从尖顶的“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的“矩阵”型,原来起上传下达重要作用的中层组织被削弱或走向消失。高层决策者可以与基层执行者直接联系,基层执行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分工细化的管理组织已不适应发展需要,相反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加以整合,成了大势所趋。
3.2.3 完善了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以管理目标为转移,而管理目标是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将促进政府与企业革新管理方法。例如,政府管理会越来越把重点放在跨部门、跨地区的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上,逐步减少企业向政府填送报表的负担等。

4 结 语
  建立信息化物流系统,不管是从必要性还是可能性角度分析,对运输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项符合运输市场规律要求的跨世纪工程,还需要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作者单位: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4,第1作者讲师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迈天.生存之路——计算机技术引发的经营革命[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郭学书.交通优化工程[M].北京:物质出版社,1995.
 [3]任科社.建立道路货运信息,提高货运整体效益[J].汽车运输研究,1997,(3).

收稿日期:1999-01-25
文章编号:1007-4112(1999)02-0102-04

[责任编辑 郭庆健]


中国轿车近期市场预测方法研究

韩 亮 王卫亚 陈克鹏 冯小明

摘 要: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轿车市场预测方法——弹性系数法和指数平滑法,并对这两种方法在轿车市场预测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轿车;市场预测;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723;U469.11   文献标识码:A

The Forecasting Method of Present China Car Market

HAN Liang1,WANG Wei-ya1,CHEN Ke-peng1,FENG Xiao-ming2
(1.College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Xi'an Highway University, Xi'an 710064;
2.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of Benxi City, Benxi 11700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orecasting model both from China and other country, the forecasting method fitting with China market was presented that are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method and index smooth method.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 car; market forecasting; method

  合理的轿车市场预测是对轿车生产量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作出权衡决策的基础,能避免任何短期行为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本文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轿车市场预测方法——弹性系数法和指数平滑法。并对这2种方法预测自变量的确定、预测的函数形式和预测动态参数的确定以及参数适应跟踪方法在轿车市场预测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科学地预测未来轿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合理地提高轿车的国产化比例,为参与国际轿车竞争作好准备。

1 应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
  指数平滑技术是一种在逐次实际观察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一个预测模型的估计系数进行修正的预测方法。
  二次指数平滑是在一次指数平滑基础上的第二次平滑,用以处理时间序列中的水平和线性趋势成分。
1.1 预测模型及其计算
  第1步:设时间序列为 Y1,Y2,…,Yt,…,Yn
  一次指数平测模型可表达为

Yn+1=S(1)n                    (1)

式中:Yn+1为下一周期,即t=n+1时期的预测值;Sn为目前时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它按下式计算

S(1)tS(1)-1a(Yt-S(1)-1),t=1,2,…,n         (2)

式中:S(1)tt时期一次指数平滑值;S(1)t-1t-1时期一次指数平滑值;Ytt时期的时间序列实际值;a为平滑常数,0<a<1,预先选定。
  式(2)实际上是一种递推动态预测模型,首次选定初值

  S(1)0Y1
  S(2)t=S(2)t-1a(S(1)t-S(2)t-1),t=1,2,…,n                   (3)

式中:S(2)tt时期的二次指数平滑值;S(2)t-1t-1时期的二次指数平滑值。
  按式(1)、(2)分别求出目前时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S(1)n和二次指数平滑值S(2)n
  第2步:求二次平滑模型系数。计算公式为

8901.gif (717 bytes)            (4)

式中:An为目前时期序列水平分量的估值;Bn为目前时期序列线性分量的估值;S(1)n为目前时期一次指数平滑值;S(2)n为目前时期二次指数平滑值。
  第3步: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预测模型为

9001.gif (256 bytes)              (5)

式中:9002.gif (86 bytes)n+t时期的预测值;T为以目前时期为始点的数据时间周期序号。
1.2 预测计算
  在讨论了以上诸要素后,可进行对中国轿车市场的预测计算。
  我们用1997年的数据来预测1998、1999年的轿车生产量,则目前时期为1997年,时间序号为t=13。假定取a=0.9。并令初值S(1)0=Y1=0.8825万辆,那么,按式(2)计算过程如下

                 S(1)1S(1)0a(Y1S(1)0)
                   =0.8825+0.9(0.8825-0.8825)
                   =0.8825

                 S(1)2S(1)1a(Y2S(1)1)
                   =0.8825+0.9(1.25-0.8825)
                   =1.21325

                 S(1)13S(1)12a(Y13S(1)12)
                    =37.8543+0.9(47.9764-37.8543)
                    =46.9642
                 S(2)0S(1)1=Y1=0.8825

按式(3)可求得

                 S(2)1S(2)0a(S(1)1-S(2)0)
                   =0.8825+0.9(0.8825-0.8825)
                   =0.8825

                 S(2)2S(2)1a(S(1)2S(2)1)
                   =0.8825+0.9(1.2133-0.8825)
                   =1.1802
                   ……

                 S(2)13S(2)12a(S(1)13S(2)12)
                    =45.9856

再按式(4)计算A13B13

                 A13=2S(1)13S(2)13
                  =2×46.9642-45.9856
                  =47.9428

B13=(a)/(1-a)(S(1)13-S(2)13)
=(0.9)/(1-0.9)×(46.9642-45.9856)
=8.8074

因此,预测模型为

9003.gif (62 bytes)13+t=47.9428+8.8074T

据此,便可预测1998、1999年的轿车产量为

9004.gif (62 bytes)14=47.9428+8.8074×1=56.7502(万辆)
9005.gif (62 bytes)15=47.9428+8.8074×2=65.5576(万辆)
9006.gif (62 bytes)16=47.9428+8.8074×3=74.365(万辆)

1.3 预测结果分析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1988、1993年出现轿车产量的高峰,1989、1994年出现轿车产量的下滑。且1992、1993、1996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偏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表1 中国轿车市场预测计算表

年度 序号 轿车生产量
Yt(万辆)
S(1)t
(a=0.9)
S(2)t
(a=0.9)
预测值
9007.gif (62 bytes)(万辆)
平方误差
(Yt9008.gif (62 bytes)t)2
1985 1 0.8825 0.8825 0.8825 —— ——
1986 2 0.2500 1.2133 1.1802 1.0 0.0625
1987 3 0.0900 2.0023 1.9201 1.3 0.6241
1988 4 0.4000 3.2602 3.1262 2.0 1.9600
1989 5 3.3500 3.3410 3.3195 3.3 10.0025
1990 6 4.2200 4.1321 4.0508 3.4 0.6724
1991 7 8.0800 7.6852 7.3218 4.2 15.0544
1992 8 16.0300 15.1955 14.4081 7.7 69.3889
1993 9 23.0000 22.2196 21.4385 15.2 60.8400
1994 10 25.5000 25.1720 24.7987 22.2 10.8900
1995 11 32.5324 31.7964 31.0966 25.2 53.7640
1996 12 38.5274 37.8543 37.1785 31.8 45.2579
1997 13 47.9764 46.9642 45.9856 38.9 82.3810
1998 14       56.7 Σ=340.8978
1999 15       65.6
2000 16       74.4


90a.gif (1916 bytes)

图1 二次指数平滑预测图

  (1)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如1988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信贷规模过大和货币投放过多,支持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膨胀,使轿车产、销量回升,出现了第一次高峰。1989年,银行紧缩信贷,资金紧张,原材料不足,随着经济调整政策的推行,轿车市场逐渐回落,又处于平销和滞销状态。
  (2)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199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年末存款余额达14764亿元,增长28%。上半年,在过旺的市场需求推动下,轿车生产企业全力超前、超速、超负荷生产,从而使轿车产量和销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68%和38.54%,各月产销量均为历史最大值。下半年,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出台后,汽车热销开始降温,生产企业产量和销量逐月下降,库存上升,到年底产销量开始平稳回升。尽管下半年落幅较大,全年的产销量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汽车工业本身也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其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汽车生产与其它工业同步,呈现出强相关的联系;二是汽车市场的好转依赖工业生产的回升。据以往经验而论:如工业发展速度上升5个百分点,则汽车工业进入扩张期;如工业发展速度下降5个百分点,则汽车市场将要滑坡。
  由于以上诸因素的影响,使1993年的轿车市场出现第二次高潮,预测仍然按原来的经济发展速度进行预测,所以,预测值偏低是必然的结果。
  (3)生产规模的影响。1994年市场低迷,企业效益下降,但规模经济效益已见端倪。
  中国汽车工业至今尚未形成经济规模,因此仍表现为速度效益型为主的特点。1994年的市场低迷造成企业的低效益,一方面销售不畅迫使车价下跌;另一方面,税制改革,税率并轨及原材料涨价,又使工厂成本上升。再加上企业间相互欠货款,资金短缺,销售环节收费较重,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步履艰难,成为生产与流通效益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4)指数平滑法适用于中、短期预测。

2 应用弹性系数法进行预测
  弹性系数分析法是分析密切相关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一般而言,一国的轿车生产、需求和保有情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是紧密关联的。
2.1 预测模型及计算
  所谓弹性系数是指某一时期轿车生产量增长率与该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即:

9101.gif (913 bytes)

  本预测以1985~1997年为取值区间(如表2),以1997年的轿车生产量47.9764万辆为基点,兼顾国家的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的增长情况、“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影响及其它一些相关因素,然后对弹性系数加以修正,对轿车保有量及市场需求作出预测。

表2 1985~1997年中国轿车生产量

年份 轿车生产量
(万辆)
增长率
(%)
平均增长率
(%)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增长率
(%)
平均增长率
(%)
1985 0.88

 

39.204

8557.6 13.2 9.3
1986 1.25 41.64 9696.3 8.5
1987 2.09 67.20 11301.0 11.5
1988 3.40 62.68 14018.2 14.3
1989 3.35 -1.47 15916.3 4.2
1990 4.22

25.97

17686.1 4.2
1991 8.08

91.47

44.960

19241.2 9.1 10.9
1992 16.03

98.39

22431.6 14.1
1993 23.00

43.48

34477.0 13.1
1994 25.50

10.87

44918.0 12.6
1995 32.53

27.58

57277.0 9.0
1996 38.53

18.43

68594.0 9.6
1997

47.98

24.53

74772.0 8.8

2.2 相关因素的确定
2.2.1 弹性系数的确定
  1985~1997年各区间的弹性系数见表3。

表3 1985~1997年各区间的弹性系数

区间年限 轿车生产量平均
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平均
增长率(%)
区间弹性
系数
80年代 39.204 9.32 4.21
90年代 44.960 10.90 4.12

  由表3可看出,80年代的弹性系数为4.21,90年代的弹性系数为4.12。本预测以1985~1997年的平均弹性系数4.17为基数。采取影响程度加系数法对其进行修正,最后得到各分段时期的弹性系数。
  影响弹性系数偏离平均值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将严格控制轿车的进口;
  (2)国家将严格控制轿车的购买;
  (3)随着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轿车开始进入家庭,其家庭购车的潜在绝对数量很大;
  (4)继续控制信贷总规模,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九五”期间贷款总规模平均年增长10%,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因素对轿车需求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5)随着“一汽”、“二汽”以及上海大众等轿车基地产量的增大,国内轿车市场的供需矛盾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6)“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影响,轿车价格的大幅度降低将导致轿车需求的提高,但其影响的时限性是近期较大,远期将逐年减弱。
  各因素对弹性系数的影响程度见表4。这里取影响程度系数为:极强0.3;较强0.2;一般0.1;较小或没有为0。

表4 各因素对弹性系数的影响程度

序号 1998~2000年
影响方向 影响程度
a + 一般
b - 较强
c + 一般
d + 一般
e + 较强
f + 一般

  根据表4,可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系数(见表5),并得出修正系数及1998~2000年区间的弹性系数(见表6)。

表5 各弹性系数的影响程度系数

序号 1998~2000年
a +0.1
b -0.2
c +0.1
d +0.1
e +0.2
f +0.1


表6 弹性系数

修正系数 +0.4
基准弹性系数 4.17
弹性系数 4.57

2.2.2 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值的确定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5年版公布的对1998~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预测值见表7。

表7 1998~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预测值(%)

年份 1998 1999 2000 平均
国民生产总值
增长速度
8.20 7.71 8.71 8.21

2.2.3 预测结果计算
  根据前述弹性系数公式可逐年计算出个年轿车生产量预测值,结果如表8所示。
  《汽车研究与开发》1997年第2期刊登了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确定“九五”期间汽车工业发展总量目标,其中指出2000年中国轿车产量预测值为120~130万辆。本文弹性系数预测2000年中国轿车产量为124.71万辆。预测结果在上述范围内,说明可信度较高(见图2)。

表8 1998~2000年中国轿车生产量预测值(万辆)

<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增长速度(%)
弹性系数 轿车生产量
增长率(%)
轿车生产量
1998 8.20 4.57 37.4740 65.96
1999 7.71 35.2347 89.20
2000 8.71 39.8047 124.71


92a.gif (2306 bytes)

图2 弹性系数法预测图

2.2.4 影响弹性系数的因素
  弹性系数同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因此影响它的因素很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变化。如对国民经济增长较快的某一工业在某一时期所占比例较大,弹性系数就会变小;反之,增长较慢的某部门的产值在发展中比例较大,弹性系数就会较大。
  (2)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据统计分析,千人拥有轿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轿车进入家庭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将使轿车总需求量增加,促进轿车生产,因而,弹性系数会变大。
  弹性系数预测未来轿车产量的增加,受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政府法规的影响较大,因此,应收集一个历史时期国内轿车生产量的增加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多年统计平均值,因为影响弹性系数的各种因素的变化都有一个过程。以中国历史情况看,每当经济规模有重大变化,引起经济结构变革的时期,弹性系数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波动。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综合地反映出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等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水平,反映出这些部门在发展的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这些部门正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需求对象。因此,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决定了汽车需求市场的大小和全社会对汽车的实际购买力。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公路货运周转量反映出消费品市场的冷热状况和商品流通程度。消费品市场过热,商品流通程度高,都必然会刺激公路运量和运力的增长。从而也就促进了轿车需求量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贷款反映出国家调节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及规模大小,反映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生产能力的投入状况。其中一部分投资和贷款将直接成为轿车购买力。因此,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轿车购买力的大小。
  再者公路建设对轿车发展也有很大影响。1998年国家拿出1800多亿人民币用于公路建设,而实际完成投资2100多亿,这给轿车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2.2.5 对比分析
  (1)弹性系数预测的优缺点
  优点:
  1)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与轿车产量的关系预测,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中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它也涉及了政治、经济的环境因素,对预测结果影响因素较少。
  2)预测方法计算简单,原理容易理解,数据的选用至少要大于8年,而且数据越多,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越高。
  3)通过此种方法的预测,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出适度的调控,相应的对轿车的生产、需求、销售作出合理的安排,使整个轿车工业稳步发展,也可用在其它工业中,对基础性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有促进作用。
  缺点:
  1)预测数据的收集较难。对于未来需求的弹性系数要借鉴资料的验证,推算中除参考历史数据外,还可参考国外同类情况的数据。
  2)预测区间的置信概率不能确定,对样本标准差的预测精度无法估计。
  3)短期内,预测值受经济、价格因素影响较大;长期内,影响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变化不大。
  (2)指数平滑的优缺点
  指数平滑的优点主要是简单、容易理解,计算效率高,所需要的信息储量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一定的精确度。
  它的缺点是不能预测转折点,一般仅适用于一种短期预测,对模型及平滑常数的选择在技术上仍有困难。

3 结 语
  弹性系数在短期内,预测值受经济、价格因素影响较大;长期内,影响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变化不大。指数平滑法适合于中短期预测,即两年内的预测。因此,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1998、1999年中国轿车生产量,用弹性系数法预测2000年的轿车生产量。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进行预测,准确性较高。
  中国轿车市场现已进入买方市场,如果不考虑生产和销售的关系,对中国轿车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中国的轿车生产企业应当走集团化生产道路,发展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形成独立自主开发能力,不断推出技术密集、高水平的新产品,这样才能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实力。

作者单位:韩 亮 王卫亚 陈克鹏(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西安 710064,第1负责人作者讲师)
    冯小明(本溪市交通局,本溪 117000)

参考文献:
 [1]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R].
 [2]1994年中国统计年鉴[R].
 [3]蔡美德.预测与决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4]胡旭星.实用市场预测80法[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
 [5]韩德昌.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

收稿日期:1998-11-12
文章编号:1007-4112(1999)02-0089-05

[责任编辑 郭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