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t.gif (28639 bytes)解决旧城区交通必须对症下药

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赵波平

返回

    旧城区的特点是路窄、人多、文物多。交通是旧城区恢复活力的重要支撑条件和前提。现在的做法,常常是为了发展经济需要拓宽道路,道路拓宽了,废气、噪声进来了,历史也丢掉了。多数时候,建设的结果与人的初衷并不一致。在此,我提出以下看法,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 解决旧城区改造过程中的交通问题,必须站在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上考虑问题;必须注意处理好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道路交通的关系。
  2. 改造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能通过系统解决,不要只考虑一个点;

(2)能通过规划、管理、政策、系统综合解决的,不要动辄只想到用工程措施。

(3)旧城区宝贵的“人气”不应让车赶走。应首先考虑人,其次在系统上尽量让自行车和机动车分离行驶,进而考虑如何让公共交通更优先,不要将大量的小汽车引进来,应该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来。

(4)划分道路的功能、等级时,一定要明确为谁服务。

    如果是为汽车服务的,对不起,商店的小门帘设置应背对马路,而不是朝向马路,商店的内侧可以设置辅路。如为自行车服务的路,对不起,汽车的行驶一定不给它通畅快速。无论怎样都应该公共汽车优先,因为公共汽车运送的人最多,但在步行街里,它也得让人。

(5)重视交通流组织的系统设计和局部的交通工程设计:

    要系统组织交通,千万不要就一点说一点。局部设计很小,但处理得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车辆的停放选址和设置是关键:

    在用地紧张地段,公交车、出租车应采取“人等车”的站位设置原则,千万不要“车等人”。机动车停车要考虑对需求的引导与调控,应结合动态交通考虑选址。

    总之,旧城区交通问题的解决如同医生看病,要对症下药。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可以开刀,可以吃中药,也可以中西医结合。城市交通问题也一样,只有通过系统研究,综合运用合理的规划、有序的交通组织、科学的交通工程设计、必要的工程措施、有效的交通管理和明确的交通政策等手段,进行规划、建设、实施、管理,才有可能使旧城区的交通得到改善,保证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效果。